建一條路,興一方產業,串一路美景,富一域百姓。
近年來,雙遼市將“四好農村路”建設納入民生工程,持續用力、久久為功,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實現協調發展。2021年被評為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獲評“全國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成績突出的集體”,3條農村公路獲評“吉林省十大最美農村公路”,連續4年獲得全省“四好農村路”考核第一名。
一張藍圖繪到底
自然村硬化率100%
雙遼市出臺《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發展實施方案》,有序推進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運營工作。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分工督導落實,整合資金重點用于農村公路建設,形成了齊抓共管的格局。10年來,完成投資18.8億元,新建農村公路2462公里,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3357公里,自然村硬化率達100%。
持續開展“十個一”工程,各鄉鎮每年都因地制宜建設出一條具有特色的精品示范路,茂密的路樹夾道而立,把公路兩側裝扮得格外靚麗。累計修建混凝土路邊溝36.5公里,栽植各類苗木3840萬株,創建精品示范路31條485公里,惠及18個鄉鎮(街道)89個村屯。
構建分級管理模式
“路長制”覆蓋市鄉村
構建分級管理模式,全面實行“路長制”。市、鄉、村三級農村公路路長制管理體系構建率達到100%;206個建制村及農村社區愛路護路村規民約覆蓋率100%;全市13個鄉鎮選派責任心強副職領導分管交通工作,成立農村公路管理站,推舉優秀黨員出任公路管理站站長;全面推行“十戶聯管”管理模式,將村內道路兩側居住的10戶左右群眾組成一個整體,協助路長開展工作;市公路管理機構指派專人每天對縣、鄉、村公路進行巡查,依據考核細則每月對各鄉鎮街養護情況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按比例撥付養護經費,實行獎優罰劣,充分發揮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形成了“市有考評員、鄉有監管員、村有護路員”的分級管理體系。
實施“專群結合”養護模式,將1370萬元農村公路養護資金足額納入財政預算,其中1070萬元用于中標的專業養護機構,在春季集中實施灌縫、修補坑槽等小修保養作業,確保公路養護里程和通行質量,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其余300萬元按照每公里2000元的標準撥付給各鄉鎮,用于通村通屯農村公路日常養護,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100%。
建立健全“縣為主體、行業指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養護工作機制,做到有路必養、養必到位。目前,全市農村優、良、中公路總比例達到85%以上。
推進農村公路智能管理系統建設。在急彎陡坡、重點路段,架設攝像終端168處,將信息匯入管理系統,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推進品質化運營
讓出行更加高效便捷
推進農村公路品質化運營。發展農村客運訂制化服務,投入商務車71輛,根據乘客的出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如包車服務、預約服務等,與班線大巴進一步融合,形成更加高效、便捷、個性化的出行服務體系。
建設客運網絡。完成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25條,開通農村客運線路83條,建制村通車率達100%。建設充電站13處,補齊新能源充換電短板,滿足新能源車輛高效運營需要。
完善物流服務。依托農村客運站、村委會等場所,建設多站合一的農村綜合服務站。全市共有鄉級物流服務站18個、村級物流服務點192個,實現了“村級物流服務點”全覆蓋。
因地制宜建設7處農村公路驛站,提供駕乘者、騎行者休憩等服務。目前,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水平達到5A級。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張妍 本報記者 袁松年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