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這座邊境之城,不僅以其秀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族風情吸引著游客,更因其深厚的革命歷史文化底蘊而令人肅然起敬。
秋意漸濃,層林盡染。四保臨江戰役紀念館也染上了一層肅穆而又鮮艷的“紅”。近日,記者走進這里,追隨前輩腳步,感悟革命精神,聆聽那段可歌可泣的紅色故事。
四保臨江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東北戰場上的一場重要戰役,為東北戰場的全面大反攻奠定了基礎。走進紀念館,莊嚴肅穆的氛圍撲面而來。館內設有8個展廳,戰前運作、戰役詳情和擁軍支前……通過詳實的歷史資料和豐富的文物藏品,系統展示了東北解放戰爭時期我軍“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的戰斗場面,以及老區人民奮勇支前、參軍參戰的無私奉獻精神。
紀念館不遠處便是四保臨江戰役指揮部舊址暨陳云舊居。這座日式建筑,房山墻開門,建筑面積177平方米,內部構造呈“凹”字型,分布著陳云同志的辦公室、臥室、機要室、餐廳和警衛室。走進這里,仿佛能夠穿越時空,親身感受陳云同志在臨江工作和生活的場景。
記者發現紀念館內有一個很用心的舉措:擺放著觀眾留言簿,讓來到這里緬懷先烈的人有了心靈寄托。“少年強中國強,我一定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一個好少年。”在留言簿中,一個一年級的小朋友一筆一畫寫下了這樣一句話,用拼音代替寫下的字更引人深思。
采訪當天,記者恰巧看到白山邊境管理支隊臨江邊境管理大隊民警正在此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在烈士紀念碑前,民警們為革命先烈敬獻花束,并面向鮮紅的黨旗高舉右拳,重溫入黨誓詞……在紀念館,民警們輕聲細語,認真聆聽每一個戰斗故事,注視著一幅幅珍貴的歷史圖片、一件件歷經戰火洗禮的實物……他們深知,今天的和平與安寧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這種無私奉獻、英勇無畏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在維護國家安全、邊境穩定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民警王昊陽感慨道,“來到這里,讓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信仰,同時更加堅定了傳承革命精神、守護祖國邊疆的信念。我會以先烈為榜樣,堅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克服一切困難,守護好祖國的邊境線。”
“紅色資源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承載著黨的光輝歷史和優良傳統,雖然時代變遷,依然能給人們帶來精神滋養。”臨江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工作人員表示,未來,臨江將繼續發揮其在G331國道沿線的地理優勢,加大力度挖掘和保護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旅游景點,讓每一位游客都能在這里留下難忘的記憶,讓革命精神光耀千秋,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祖維晨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