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山林業局,低調得有點讓人心痛。著名的302國道在它的城中穿過,即琿春至烏蘭浩特簡稱“琿烏線”。其實,說城只是個象征,它就是一個縣處級的林業局所在地,級別不小,城池不大,地盤卻有13萬公頃森林。就像長白山區幾個林業局一樣,是先有了林業局,后來才有了地方的鎮。這跟新疆的農幾師很像,先有師,后有市。
據說,白石山林業局所在地,百十年前叫張棧,一個叫張連盞的人,在這里開了一個客棧,落草謀生,漸有人間煙火,也說明這里地理位置的重要。而恰恰是這個地理位置,在交通日益發達暢通的今天,它卻成了燈下黑。它東有敦化,西有蛟河,中間有黃泥河、大石頭。盡管靠著長圖鐵路、京琿高鐵、長琿高速、琿烏302國道,卻好像有身份沒證明一樣。
在2024年9月的最后一天,我和老友春生,應白石山林業局黨 委書記局長徐淑軍之邀,自駕200多公里,從延吉冒著小到中雨來到白石山林業局。這秋雨,哩哩啦啦下了一天到晚上,還沒有停歇。中午,簡單吃過,歇馬不歇人,我們就又進山了。時緊時慢的秋雨一直下,這節奏,難道非要弄成一個“埋汰秋”不可嗎。僅僅一個下午的時間,我們只走了白石山林業局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一個方向,就充分領略了白石山林業局低調中的實力。人類有取舍,而大自然沒有棄子。白石山只給我們證明了我們走的這一撇,就讓見過世面的我們,驚贊不以。
楓紅橡黃松綠的五花山,在雨霧中時隱時現,神石山、神龜探海、帽頭樹、地下原始森林、300年巨樹蒙古櫟、高山花園、七度泉、雙層河,等等,閣、榭、棧勾連。
雨一直下,天漸漸暗了下去,該返回了,想見,相見,再見!
補遺:晚飯時說起,進白石山的時候,我和春生不約而同想到了兩個字:小眾。春生當然是小我十歲的小老弟,我說,春生,你也不小了,可是大哥還是佩服你的學習精神和思考力,你能想到“小眾”兩個字,讓大哥佩服,高興。為什么這么說,現在,別說你沒錢搞旅游,就是你有幾個億幾十個億,放眼望去,有多少投資過億大幾個億的旅游小鎮旅游度假區或吃住游購一條街,在成批萎縮死亡。為什么,就是大而全,沒有差異,沒有特色。旅游,沒錢那是肯定辦不成事;有錢,你也不一定把事辦成。白石山,你還藏在神山人未識,你就不必濃妝艷抹,落落大方,不施粉黛,就是你的特色。當然,文化的構建是要一步步,一點一滴做起來了。已經和你們交流了,再說,就泄露天機了。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趙春江 文/攝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