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春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周邊,鄉村大集因為車程不遠,又極為接地氣,鄉土氣息濃郁,備受市民和周邊鄉親們的喜愛。每逢農歷三、六、九開集的新立城大集,每次一開集便成為一片熱鬧非凡的海洋,尤其是在秋天,更是吸引了眾多百姓光顧。
秋天的新立城大集,別有一番韻味。走進大集,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人們摩肩接踵,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這里沒有城市的喧囂與繁華,卻有著最樸實的人間煙火氣。
大集上最具特色的當屬那些賣農村自家種的小菜的攤位。黃瓜、西紅柿、茄子、油豆角、花皮豆角、黃金勾……色彩斑斕,讓人眼花繚亂。攤主們熱情地招呼著顧客。
除了小菜,深秋時節還能在大集上買到很嫩的玉米,2-2.5元一穗,價格雖然不比盛夏時有優勢,但用指甲一掐,嫩漿噴出,市民蔡女士馬上挑了20穗,“這時候還能有這么嫩的苞米,不容易碰到啊!買點回家凍上留著冬天吃。”
自家曬的干菜也是大集上的一大亮點。東北的秋天,陽光充足,空氣干燥,是曬制干菜的好時節。不少農戶將自家種植的蔬菜洗凈、晾干,制成干菜,到大集上售賣。除豆角干、茄子干、蘿卜干等,市民還能“淘”到一些山野菜干貨。“得碰到識貨的,才能知道我賣的這是好玩意!”60歲的劉女士背了30多斤干菜到大集上售賣,“我是從大南(鎮)來的,反正也沒啥事,坐車總上這兒來賣,這塊兒人多。”
小笨雞也是大集上的熱門商品,活雞現殺,保證了雞肉的新鮮度。一百元一只的價格對于追求品質的消費者來說是物有所值的。
新立城大集所在的新立城鎮,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據記載,這里曾是長春廳的所在地。長春廳設立于清嘉慶五年(即1800年),當時,這里便是人口聚集、商業活動逐漸興起的地方。雖然后來廳治遷往寬城子,但這片土地上的歷史底蘊卻一直保留了下來,為新立城大集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因此有“先有新立城,后有長春市”之說。
在過去,大集是人們進行商品交換和社交活動的重要場所。周邊的農民們會將自家種植的農產品、養殖的家禽家畜帶到集市上進行交易,換取生活所需的物品。這種傳統的交易方式不僅滿足了人們的物質需求,也促進了地區之間的交流和文化的傳播。新立城大集便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具有規模和影響力的集市。
新立城大集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延續著文化的傳承。它不僅是一個購物的場所,更是一個感受東北風情、體驗人間煙火的好去處。在這里,你可以品嘗到最地道的東北美食,購買到最具特色的東北土特產,感受到東北人民的淳樸與善良。有機會不如來這里感受一下秋天的獨特魅力吧!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韓玉紅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