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嶺市黑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生態環境好,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宜玉米生長,具備得天獨厚的產地優勢、科研優勢、產業優勢和平臺優勢,被譽為“中國玉米之鄉”。
近年來,公主嶺市圍繞鮮食玉米、玉米精深加工、玉米副產品研發等多個方向持續發力,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促進玉米產業蓬勃發展。
串起“黃金產業”
金秋時節,“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之一的核心種植區的公主嶺,玉米迎來收獲的季節。沾著晨露掰下的新鮮玉米,不到半天時間,就會以各種風味出現在家家戶戶的餐桌上。
鮮食玉米產業從種子研發、種植管理、采收加工到市場營銷,每一個環節都做到了精細化、專業化。這種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強了產業的抗風險能力。
發揮“玉米之鄉”優勢,堅持農產品發展生態化、優質化、特色化、產業化,引導農業種植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截至目前,以吉林農嫂、吉林祥裕、德樂公司等為龍頭的鮮食玉米生產加工企業,年加工鮮食玉米2億穗以上,年產量4.4萬噸以上,遠銷16個國家和地區,產值達10億元以上。公主嶺鮮食玉米食品已經成為吉林省的一張“黃金”名片。
公主嶺市現有農產品加工業企業145家,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3家,市級龍頭企業68家。2024年,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70萬畝。其中,普通玉米播種面積433.4萬畝,鮮食玉米播種面積10萬畝。鮮食玉米產業在促進公主嶺市農產品向商品化、產業化發展,增加農民收益、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強化育種力量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與糧食產量關系密切。近年來,公主嶺市依托種子科研機構集聚的研發優勢,以及地處“黃金玉米帶”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品種,推動現代種業創新發展,糧食總產量多年保持在60億斤以上,位居全國產糧大縣前列。
目前,全市持證種子生產企業有55家,年均生產經營總量在1.4億斤以上,其中玉米種子9000萬斤以上,占全省玉米用總量的45%左右。加大種業研發力度,與科研院所、企業深度合作,推動科研成果轉化,選育出一系列適宜東北地區種植的新品種。現已繁育500多個玉米品種,為糧食安全筑牢根基。
推進秸稈利用
從無人問津到變身搶手貨,公主嶺市通過推進綜合利用,將秸稈變廢為寶。近年來,當地推廣“秸稈粉碎翻壓還田+增施有機肥”技術,將秸稈還田,落實黑土地保護;與此同時,深入實施吉林省“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讓秸稈成為飼料的原材料。示范推廣“玉米莖穗兼收秸稈黃貯”技術模式,實現秸稈收集方式和利用方式變革,被吉林省農業農村廳列為2023年主推技術,并在全省設立28個試點,技術覆蓋達100萬畝。
位于公主嶺域內的吉林長春國家農高區開展以秸稈飼料化、農業廢棄物肥料化和基質化以及綠色循環農業生產為核心的技術模式示范,在保障糧食安全、維護生態平衡和可持續農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與吉林省農科院合作的技術有12項,展示玉米新品種32個,其他經濟作物品種30個。
今天的公主嶺,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統籌推進玉米種業和玉米全產業鏈發展。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王煥照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