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松日。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代謝性骨病,主要特征是骨量減少、骨微結構被破壞,導致骨強度下降和骨脆性增加,進而發生骨折。具體來說,就是單位體積內的骨組織量減少,骨髓腔增寬,骨骼的載荷能力減弱。
骨質疏松癥多見于絕經后的女性和老年男性。典型的臨床表現為疼痛、脊柱變形和骨折。多數患者在早期沒有明顯的癥狀,通常是在骨折發生后,才發現已經患有骨質疏松癥。
骨骼的發育成熟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人的骨量在30~35歲達到頂峰,此后骨量逐漸減少。為了達到更高的骨量峰值,保持骨骼健康,以下五點非常重要。
骨骼健康與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預期壽命息息相關,而骨質疏松癥是該年齡段人群最常見的骨折原因之一。科學預防、合理干預,為自己的身體筑起一道堅實的防線,是我們對健康的追求,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來源:健康中國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
編輯:劉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