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人才作為現代化發展的關鍵要素,是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三位一體”專章部署,吉林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提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產業一體化改革”,強調“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更好發揮吉林科教人文優勢,更好激發創新動力活力,更好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必須堅持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引領,既在宏觀部署上凝心聚力,匯聚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強大合力,又要在微觀落實中尋求突破,逐一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和綜合改革,為全面建設教育強省、科技強省、人才強省奠定堅實基礎。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人才培養的根本在于教育,具備良好教育背景和科研素養的人才,更能在科技創新中發揮關鍵作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現代化教育體制、教育體系是重中之重,這就需要以改革手段全面推進教育提質升級。要進一步優化城鄉教育、區域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結合人口變化趨勢適時調整教育資源分配,加大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不斷提升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著力解決好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校際之間資源配置不均衡問題。著力革新教育評價機制,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論文、唯帽子的痼疾,完善多元評價、綜合錄取的制度體系。健全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各自定位和功能,努力形成普通高中、綜合高中、職業高中多樣化辦學新格局,推動實現以學校為主體轉向以企業為主導,由“生產”“教學”融合轉向“產業”“教育”融合,發揮好各主體知識、技術、資本、管理等優勢資源作用,加快構建與吉林區域發展相協調、與產業發展相匹配的職業教育體系。
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萍际堑谝簧a力,創新是第一動力,二者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建設科技強省,必須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牽引,更好夯實科技創新基礎。加強對基礎科學研究的前瞻布局和系統部署,舉全省之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弄通“卡脖子”技術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原理,產出具有重要影響的原創性科學成果,更好掌控發展主導權。加快以企業為核心的協同創新機制建設,提升科技資源和創新資源轉化能力,努力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以市場化機制促進成果資本化、產業化,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政策,對科技人員在科技成果轉化收入分配上形成多種形式的中長期激勵,推動其更好把創新成果轉化為發展結果和產業成品,從而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的聯合創新,提高資金方面支持力度,讓企業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中持續發揮主體作用。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人才是強國之本、競爭之基、轉型之要,是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生產力躍升的基礎支撐。近年來,吉林省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積極打造人才工作特色品牌,為人才提供住房補貼、子女就學、配偶就業等多方面政策支持,在招才引智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應進一步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生態,牢牢把握好人才這一支撐創新體系、贏得競爭優勢的戰略資源,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和規劃部署,以改革為牽引,統籌推進人才事業和人才工作,促進人才自主培養機制、人才評價機制、人才服務保障機制等同向發力、同頻共振。完善“政產學研用金”相結合的科教協同育人模式,注重人才原始創新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健全以能力、貢獻、實效為導向的人才評價機制,把人才從僵化的評價體系中解放出來。優化人才服務保障,努力為人才提供生活、生產、科研等配套服務,充分整合全省人才服務資源,真正讓各類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才,為科技創新輸送源源不斷的人才資源;科技是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賦能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人才是聯結教育培養成效,撬動科技進步、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智力資源,三者融合共生、同頻共振、循環互促。持續提升教育、科技、人才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既要把握三者各自的特點和規律,又要以系統觀念協同推進其三位一體發展。應健全一體化協同推進機制,統籌相關部門的力量和資源,著力形成共同的行動趨向,妥善處理利益分歧,破解權責不清、資源競爭等矛盾傾向。建立健全與之相適應的配套政策法規,及時修訂相關法規,確保一體化法律法規在地方層面得到有效實施。強化相關部門的通力合作,逐步打通阻礙三者良性互動的難點、堵點和卡點,推動教育鏈、科技鏈、人才鏈、產業鏈深度融合,暢通教育、科技、人才互通互融通道,全面建立教育培養人才、人才支撐科技、科技引領產業、產業反哺科技等良性循環機制,切實保障高質量教育、高水平科創、高素質人才相互貫通協同,努力營造重視教育、崇尚科學、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為中國式現代化吉林實踐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何欣鴻 徐立恒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