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的四平。李敬元 航拍
四平市委八屆九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5年既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推動四平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的關鍵之年,做好各項工作至關重要、意義重大。
2025年全市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視察四平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市委“1288”總體工作思路,穩中求進、靶向攻堅、狠抓落實,加快推動經濟總量、產業能級、改革力度、民生福祉、黨建水平有效提升,堅決打好打贏四平經濟攻堅戰、榮譽保衛戰。
全市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市區地方級財政收入同口徑增長6%,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經濟增長速度。重點要做到“六個聚力”。
一要聚力攻堅項目建設,點燃振興發展強勁引擎。要做精項目謀劃。統籌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等各類建設資金,搶先抓早、謀定快動,全年謀劃儲備億元以上項目600個、十億元以上項目100個、百億元以上項目10個。要搶抓“兩重”“兩新”等利好政策機遇,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特色優勢,扎實做好項目謀劃前期工作,相關部門要容缺辦理手續,不能成為項目申請的制約因素,積極與國家部委、省直部門溝通對接,持續提升項目成熟度和申報通過率,推動更多項目納入國家、省“盤子”,盡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要做實項目招引。堅持“主官包項目、副職抓招商”,構建“市級主導、縣級主責、開發區主業”工作體系,開展“招商引資競賽年”行動,瞄準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重點區域,借助吉林—上海現代農業產業合作、吉林—山東新型材料產業合作、第十五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等重大會事活動,扎實開展“走出去”“請進來”招商活動,持續深化領導帶頭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加快招引建設一批含金量大、含綠量足、含新量高的大項目、好項目。要做優項目服務。緊盯項目謀劃推進、前期審批、開工建設、竣工投產等全鏈條,動態調度監測,千方百計提高項目履約率和資金到位率。要一以貫之用好體檢、診斷、治療“三個報告”,“一企一策”幫助企業解決痛點、難點、堵點問題,真正讓企業反映訴求不愁渠道、解決問題不愁時限、遇到困難不愁支持,以優質服務推動項目盡早投產達效。
二要聚力產業轉型升級,挺起振興發展過硬脊梁。要激活傳統產業新動能。錨定“智改數轉”主攻方向,加強產品研發創新,重點抓好順邦智慧農機生產基地、巨元換熱器傳熱元件智能化改造等“智改數轉”項目,推動我市傳統產業全面提檔升級。要深入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培育”行動,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0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60戶以上。要拓展優勢產業新空間。搶抓綠色能源產業發展風口,重點推進國能雙遼電廠“6號機組火電+新能源”、吉電股份新型電力系統耦合氫基綠色能源一體化、中廣核梨樹調峰燃氣機組一體化等百億級項目,依托雙遼綠電園區、梨樹氫基化工園區2個省級平臺,吸引更多綠色載能項目落戶園區。要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推動認定一批省、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要搶占新興產業新賽道。要找準新賽道在哪兒,然后舉全市之力搶占新賽道。
三要聚力深化改革開放,激發振興發展澎湃動能。要以深層次改革激活力、添動力。緊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主題主線,推動標志性改革舉措加快落地,讓各領域改革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聚焦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拓展可實行告知承諾制的證明事項,推出10個具有四平特色的“高效辦成一件事”主題服務,力爭即來即辦事項比例達到55%以上、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上辦理占比達到80%。要聚焦增強開發區“四主”作用,持續深化開發區改革,突出抓好人事薪酬制度、績效考核、要素保障關鍵環節,進一步厘清職責、明晰定位、瘦身強體,全面增強開發區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要統籌抓好國資國企、財稅金融、農業農村等重點領域改革任務,全力攻堅7個重點改革專項,按照時序進度倒排工期、精準施策、掛圖作戰,確保改革取得預期成果。要以高水平開放拓空間、促發展。堅持改革促進開放、開放倒逼改革、開放也是改革,大張旗鼓提出“面向浙江、對接金華、學習金華、招引浙商”口號,建機制、通人氣、促交融,全面加強與金華市合作,把合作成果落地落實。要依托吉西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搶抓黨中央深化東、中、西、東北地區產業協作機遇,全力爭取中央和省政策資金支持,積極承接更多發達地區產業轉移。要深入實施對俄合作深化攻堅行動,實現與二連浩特口岸、同江口岸、阿拉山口口岸緊密互動,不斷拓寬農機、換熱器等優勢產品出口渠道,力爭外貿進出口總額再上新臺階。
四要聚力推進鄉村振興,筑牢振興發展堅實基礎。要讓農業發展勢頭更足。一體推進農產品生產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協同發展,切實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一方面,要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秸稈變肉”工程和棚膜項目改造提升,力爭全市糧食生產能力穩定在100億斤階段性水平,豬牛羊禽養殖量穩定在8400萬頭(只)、棚膜生產面積達到5.9萬畝、梅花鹿養殖量達到13萬只。另一方面,要提高農畜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加快吉林省梅花鹿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扎實推進禾豐肉雞養殖屠宰深加工、伊誠肉牛屠宰、合禾玉米汁食品加工等項目建設,不斷提高農畜產品附加值,力爭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實現185億元,加快扭轉“種原糧、賣原糧”局面。要讓農村景色看頭更多。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常態化開展“三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抓好垃圾治理、農村改廁等重點任務,創建“百村示范”村18個,叫響樂稻、叢泉湖、臥龍泉等一批鄉村網紅景點,積極培育休閑農業精品線路,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要有序解決農村“空心化”問題,堅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提前謀篇布局、做好調研、打牢基礎,統籌抓好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教育、醫療、養老、社保和公共文化等服務向農村覆蓋,著力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要讓農民生活盼頭更大。深入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三年攻堅行動,突出抓好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規范發展,進一步推進土地入股、土地托管,推動全市適度規模經營面積持續提升。著力強化庭院經濟、外出務工、消費幫扶、以工代賑等政策扶持,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全市農民收入增速要高于全市GDP增速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特別要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防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抓實抓細幫扶車間、“雨露計劃+”等11項促進脫貧人口增收政策舉措,力爭全市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幅達到14%以上。
五要聚力增進民生福祉,把準振興發展價值取向。要回應群眾需求。圍繞“八個重點產業”精準推進就業創業,加大培訓力度,通過定期走訪、收集需求、推崗送工解決用工需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5萬人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6萬人。要堅決兌現民生承諾,集中力量完成10件承諾民生實事,突出抓好市政橋梁維修加固、老舊小區改造等民生工程,用實際行動樹立黨委、政府守信重諾良好形象。特別要以“強化源頭治理 化解信訪矛盾”專項工作為抓手,深化信訪問題源頭治理,加強重點事項排查化解、重點人員教育疏導,及時消除各種矛盾隱患,牢牢守住“三個不發生”底線。要發展社會事業。打造“陽光少年”,實施“薰衣草”行動,扎實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不斷深化工傷預防五年行動計劃,接續開展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建設,探索推進醫保資源配置規劃,優化定點醫藥機構管理,全力推動機構、社區、居家“三位一體”養老服務融合發展,讓人民群眾幸福生活更富質感。要守護生態環境。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保持春季秸稈禁燒高壓態勢,常態化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鞏固“無廢城市”建設成果,加大生態損害賠償案件辦理力度,擦亮振興發展生態底色。要豐富文化生活。堅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扎實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用好用活紅色文化資源,深入挖掘好、保護好、闡釋好滿族文化,加快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文化產品和服務。
六要聚力防范化解風險,守好振興發展安全底線。要毫不動搖捍衛政治安全。要毫不停歇維護經濟安全。要毫不松懈保障社會安全。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