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語音識別到機器翻譯,從自然語言處理到多模態認知大模型技術……踏入吉林科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展廳,各種前沿科技產品讓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于未來世界。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向縱深推進,以認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正在重塑生產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生產效率。”吉林科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文杰表示,多年來公司不斷優化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產品和行業應用落地,在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政法、智能汽車等領域實現示范應用。
作為一家專注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的企業,吉林科訊公司致力于利用前沿AI技術助力產業發展,全力打造科技創新平臺,開展核心技術攻關,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公司成立科大訊飛東北亞研究院,內設多語種研究中心、智能汽車研發中心和行業智能化研發中心,分別負責多語種人機交互技術及大模型技術的研發、車載產品的研發與落地、智慧教育及智慧政法行業應用的研發與落地,吸引了年輕、高學歷的科技型人才留吉、來吉就業,目前研究院人數已超百人。
“研究院多語種研發中心作為認知智能全國重點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接并完成一系列國家級、省級重大科研課題。”科大訊飛東北亞研究院院長孫慶華介紹,目前,公司已完成的省科技廳重點研發項目,徹底解決了中、英、日、韓、俄5個主要東北亞語種的“卡脖子”問題;中國科學院先導項目研發了14個重點語種的導航、智能家居等15個頭部技能,實現交互效果國際領跑;智能汽車研發中心依托大模型打造出了高自由度的類人交互體驗,星火版語音助理和星火汽車APP已在多家客戶成功交付。此外,行業智能化研發中心與省法院聯合打造移動辦案系統,為1800余名法官提供智能伴隨式移動服務,平均使用率超過97%,幫助法官提高了辦案效率。
“從建立之初,公司就將科技創新擺在首要位置,目前對外開放736項國際領先的AI能力及解決方案,線上已服務省內企業和團隊數量超過8萬。”吉林科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長春朝陽訊飛AI雙創基地運營總監毛紹慶說。
近年來,吉林科訊公司圍繞創新創業、企業孵化、人才培養等雙創要素,為基地提供全過程高質量服務,打造一流雙創平臺,不斷把創新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雙創基地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累計孵化服務企業170家,細分行業涉及人工智能、智能軟硬件、大數據、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多個新興產業領域,部分企業取得發明專利和軟件著作權超過600項,累計孵化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已達31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4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5家、小巨人企業2家、新型研發機構2家,帶動科技型人才就業超過2000人。
“人工智能的進步依賴于開放合作,許多技術突破都是在合作的環境中實現的。”毛紹慶說,吉林科訊公司與東北師范大學合作共建了“教育與人工智能融合創新聯合實驗室”,獲評省級工程研究中心;與吉林外國語大學、長春師范大學合作開展了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累計培養學生超千人,助力長春師范大學成為全國首批開設人工智能專業的35所院校之一,助力吉林外國語大學成功申報省級示范性現代產業學院并持續開展產業學院建設工作;與吉大二院聯合推進2024年省科技廳重點研發項目——腔隙性積液多模態智能分析系統的構建與應用。
“公司多年來始終專注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利用前沿AI技術助力吉林產業發展,并用先進技術轉化為實際應用賦能各行各業。”楊文杰說,未來吉林科訊公司將繼續通過人工智能的普及,提高各行業的生產力,釋放更多的想象力,助力吉林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王丹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