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這是我小時候最喜歡哼唱的一首歌曲,而這句歌詞也成了我刻進骨子里的印記。”說起雷鋒精神,年近50歲的唐成感慨頗深。
唐成,東豐縣救助管理站副站長,東豐縣愛在鹿鄉志愿者協會會長。從外表看,唐成是個典型的東北硬漢,他熱情開朗、愛說愛笑、樂于助人。
從2006年調入救助站工作的那一刻起,唐成就與這份光榮而又艱巨的救助工作結下不解之緣。對于救助工作,他19年如一日,堅持創新救助服務模式,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服務民生、愛心救助”為引領,創立“救助+公益”的站內站外雙救助服務體系,引導帶動社會愛心力量參與到政府救助工作中來,提升共駐共建救助服務品質。
唐成幫助過的困難群體數不勝數,他笑稱早就記不過來了,但那些暖心的瞬間、溫情的場景卻時常浮現在他的眼前。2013年秋天一個傍晚,唐成和愛人正在家里吃飯,接到群眾打的救助電話,稱在東豐鎮政府門口躺著一個人,好像是無家可歸,唐成撂下飯碗,立即聯系了單位司機急急忙忙趕到現場。看到男子瘦得就剩下皮包骨,唐成詢問他是什么病,男子說他是肺結核開放。唐成想讓男子上車送他去醫院,可男子病得根本沒有上車的勁了,唐成二話不說,抱起男子上了車,此時現場聚集了許多群眾,大家不約而同地鼓起了掌。
到了醫院后,雖然經過全面治療,但男子還是離開了人世。肺結核開放期會傳染,唐成坦言,雖然有些后怕,但他不后悔,“作為一名救助工作人員,不能面對困難就退縮。”
2016年8月中旬,正值孩子們放暑假。有一天早上上班時,一個在救助站門崗處站著的八九歲小男孩引起了唐成的注意。“一開始我以為是同事家的孩子呢,可后來發現那孩子臉上似乎是哭過的表情,有些膽怯地站在那里,一動不動。”唐成走過去拽著孩子的手,問他叫什么名?門衛保安介紹說,男孩父母早年離婚,父親帶著他生活,如今父親因為犯罪被抓,孩子一時間沒有了去處,送救助站暫時安置。
看著這個和藹的叔叔,孩子對唐成產生了一種特別的親切感,一上午的時間里,唐成走到哪,孩子就跟到哪,中午還黏著唐成一起吃飯,晚上下班了,唐成怕孩子自己在救助站里害怕,就把孩子帶回自己的家里。給孩子洗澡剪頭,換洗衣服,做好吃的,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耐心,白天上班的時候再帶到單位。同事逗他:“唐成啥時候又生二胎了!”
經過唐成多方面的協調聯系,一周后,男孩遠在外地的姥爺將孩子接走了,走的時候男孩緊緊抱住唐成不肯松手,那一刻硬漢唐成潸然淚下。
點滴的愛匯聚在一起就是愛的海洋。唐成覺得,如果想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僅僅靠救助工作、靠他一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為了能更好地幫助困難群體,唐成帶動身邊的家人、同事、朋友們一起創辦了東豐縣愛在鹿鄉志愿者協會。協會成立近10年來,唐成將志愿服務活動和救助工作充分融合,在救助站遇到的尋親、困難家庭的事情分享給他的志愿者團隊,帶動大家一起參與奉獻愛心。通過他發布的愛心尋親啟事,成功尋親30余例,扶危濟困、幫助困難群眾達千余人,累計為社會捐贈善款及物資近200萬元。
“每一次幫助他人解決難題,都讓我真切感受到學習雷鋒精神的力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信仰,但雷鋒精神永遠在我們心中。”唐成說,他要把學習雷鋒精神融入日常,用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讓溫暖在救助工作中持續傳遞,讓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都能感受到關懷與善意。
唐成曾獲評吉林省關愛困境留守兒童先進個人、吉林省最美家庭標兵、“吉林好人”標兵,近日獲評第二批吉林省崗位學雷鋒標兵。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本報記者 吳茗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