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踐行“兩山”理念為引領,以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深化農業農村綜合改革為主線,堅決守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做大做強鄉村產業,全力統籌推進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和邊境村建設等攻堅任務,全方位鞏固綠色發展優勢、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健全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
白山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一步一個腳印統籌推進鄉村全面發展全領域振興,為加快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全市將高質量完成104.7萬畝糧食播種任務,落實好7.2萬畝生物育種產業化示范任務。
全力抓好肉牛、梅花鹿、冷水魚等牧漁業發展,肉牛飼養量力爭突破22萬頭。撫松縣、靖宇縣加快大牲畜屠宰場建設,爭取年內投入生產,進一步提升畜產品質量安全。
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加大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支持發展設施農業力度。
鼓勵山野菜、生鮮果蔬反季節棚室種植,引導農村合作組織盤活閑置棚室,調整種植模式,建設一批標準化示范棚膜園區。
——打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收官戰。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健全完善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常態化開展動態監測排查工作,確保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
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水平,落實落細教育、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和兜底保障等各項幫扶政策,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精準落實產業就業幫扶舉措,用好脫貧人口11項增收措施,提升就業幫扶車間質量,規范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深入實施“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
健全常態長效幫扶機制,拓展包保幫扶、駐村幫扶、定點幫扶、協作幫扶、金融機構賦能鄉村振興等幫扶機制,實現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幫扶常態化。
——做大做強鄉村產業。積極發展生態養殖,加強農產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細加工,做足做活“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文章,加快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聚焦增量向提質轉變,優化產業布局,提升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發展設施農業,推廣立體種植、循環種養模式,全年將新增“兩品一標”農產品2個、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10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聚焦提質向增效轉變,突出項目化支撐、品牌化經營,壯大特色產業規模。重點推進白山市渾江區食健客OEM基地、白山市江源區長白山菌菇小鎮、靖宇縣棚膜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等項目建設。積極開展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行動,制定《“長白山珍”區域公用農產品品牌實施方案》,加快建立健全區域公用品牌營銷、標準化生產和監管、公用品牌培育和維護三大體系。
聚焦增效向富民轉變,建立完善特色產業聯農帶農機制。堅持一縣一業、一主多副的發展思路,以縣(市、區)為主體,科學制定鄉村產業規劃,完善配套政策,統籌資金使用和項目建設,構建形成“企業+協會+合作組織+農戶”的新機制,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示范園區、基地、產業強鎮和拳頭型產品,以點擴面引領鄉村產業發展。全年將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6家,打造10條“環山、沿江、臨邊”精品鄉村旅游線路。
做強以人參為代表的醫藥健康產業。儲備8000畝宜參地,推進種植溯源認證平臺建設,打造長白山人參全鏈條溯源體系。加快萬良國家級長白山人參市場改造升級,建立健全人參市場長效監管機制,確保人參產品“貨真價實、優質優價”。深化與華潤三九、國藥集團、陜西小犀牛等企業合作,推動生物活性肽文化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加快五糧液人參露酒、參花香人參發酵酒等新品研發,構建長白山人參“產學研銷”融合發展體系。
——扎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質攻堅行動,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落實人居環境整治資金,全域執行村莊保潔、垃圾收運、門前三包長效機制。
圍繞“一拆兩改三清四提升”,集中開展“春夏秋冬”攻堅戰。年底前,實現干凈整潔型村莊全覆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68%以上,自然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覆蓋率保持100%。
集中力量實施“十百千萬”工程。聚焦靖宇縣護林村、渾江區東山村等40個基礎建設薄弱村和產業發展后滯村,積極爭取“十百千萬”工程一般債建設資金,進行全面改造提升,加快推進靖宇縣省級“美麗鄉村”示范縣建設。
堅持“宜水則水、宜旱則旱、以水優先”原則,采取農戶自建、先建后補方式,加快農村改廁進程。
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水平,推動鄉村暢通工程建設。
——持續推進邊境村建設。制定《黨建引領興邊富民行動方案》,明確9項攻堅行動,建立聯動專班工作機制。
持續完善邊境地區道路、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加5G通信覆蓋率,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農房開展分批次修繕,持續實施污水管網建設攻堅行動。
加快推進吉浙對口合作助力邊境村建設,謀劃包裝旅游驛站、旅游廣場、綜合服務體等項目,提早布局前期工作,力爭早日開工建設、竣工運營。
緊盯G331沿邊開放旅游大通道建設“十大行動”,高標準建設鴨綠江旅游經濟帶。著力推進千年崖城二期、龍頭山、龍山湖等景點景區建設,謀劃打造更多民俗風情游、紅色研學游、邊境自駕游等旅游線路,推動邊境地區旅游業提檔升級。
持續強化政策支持。完善包保幫扶、派駐工作隊、干部掛職鍛煉、企業結隊等機制,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民企進邊疆”等行動,不斷健全黨建引領邊境村治理體系。
——深化農業農村綜合改革。全力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推動縣級以上示范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擴大經營規模,鼓勵小農戶新組建家庭農場、創建示范家庭農場,因地制宜發展土地流轉型和服務帶動型等多種適度規模經營形式,力爭新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60家。
管好用好農村集體“三資”。嚴格落實農村集體“三資”全流程監管制度,持續推進農村集體“三資”專項整治,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村集體資產資源流轉,全部納入統一平臺管理,不斷提高流轉服務和監管水平。
深入落實城鄉融合發展機制。堅持縣域城鄉布局設計一體化,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資源雙向流動,持續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
——著力提升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效能。建立完善鄉鎮(街道)履職事項清單,深入開展專項清理規范工作,進一步精簡優化基層考核關鍵環節,持續為基層減負松綁。
建好建強基層干部隊伍。著眼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長遠發展需要,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采取分級建庫、分類培養、嚴格管理、真心關愛等舉措,解決統籌協調不足、執行力不強等問題。
優化儲備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持續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后備力量培育儲備三年行動,強化抓兩頭帶中間,有效解決少數村干部能力不足、后備力量儲備不優等問題。
管好用活第一書記隊伍。逐人挖掘特長優勢,通過研學包保、村企聯建、村村聯建等有效方式,著力解決好包保措施單一、作用發揮不到位等問題。
維護鄉村安寧穩定。學習運用新時代“楓橋經驗”,將矛盾處置在源頭、化解在基層。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蔡沖春 金澤文 高源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