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3月的長春,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的冰凌花正傲雪綻放。而在城市的核心區域,新民大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提升項目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6月末,它將以嶄新面貌喚醒歷史、點亮新程。
新民大街全長僅1445米,在長春的主干道中,它的長度并不起眼,但卻是我省首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這條承載百年厚重歷史的大街有其獨特之處:
這里是1933年日本侵略者對長春進行所謂“首都”規劃的兩條南北軸線之一,作為偽滿皇宮建筑群中軸線,當時叫“順天大街”;這里坐落著民間常說的“八大部”中的大部分機構,如偽滿軍事部、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舊址,以及偽滿洲國國務院舊址、偽滿洲國綜合法衙舊址,這些建筑的整體風格,融合了歐洲建筑流派與中國傳統建筑元素。新中國成立后,街道兩側又增添了一批大氣恢宏的建筑,如原長春日報社、長白山賓館、吉林電視臺、吉林電視塔等提升改造的13處院落。在新民大街的盡頭,便是如今熱鬧非凡的文化廣場。其中長春地質宮尤為矚目,隨著電視劇《人世間》在這里取景拍攝,這里也成為網紅打卡地。
走在新民大街上,仿佛穿越時空,感受著古今建筑的交融與碰撞。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恢復好、保護好、利用好新民大街歷史建筑群,意義特別重大。為全方位展示新民大街歷史建筑的多重價值,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理直氣壯講好歷史故事,使其煥發新活力、展現新魅力,本報擬開設專欄《建筑可閱讀》,帶您閱覽這條街路上風格獨特的建筑,打造城市文化的“新名片”。
在長春新民大街的東側,坐落著一座風格獨特的建筑,可稱之為造型精美、極具美感。這座現為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的建筑,1999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單,曾是偽滿洲國司法部舊址。
偽滿洲國司法部舊址建于1936年。建筑主體的1—3層采用了鋼筋混凝土梁柱結合局部磚墻用以承重;4—6層塔樓則采用了磚柱結構以及部分磚墻承重。
整個建筑物呈十字形,正門朝西。正中塔樓為3層,精心修飾,是整棟建筑的視覺焦點。塔樓底層為拱形窗,二三層為條窗。建筑主體3層,地下一層。主樓中上部配以歇山、馬尾、重檐。門廳寬敞明亮,門廳前部每側由三根圓柱呈L字形排列,頂部用寶藍色琉璃瓦裝飾。主體一層為拱形窗。整個建筑用赭石色瓷磚貼面。中間部分高出主體三分之一,用潔白瓷磚貼面。塔頂、屋頂及檐部均以寶藍色琉璃瓦裝飾。建筑室內的大門材質多為紅松,地面鋪裝既有木地板又有水磨石,大理石板樓梯扶手則為花崗巖材質。
這座華美的建筑曾見證了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的殘酷壓迫。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偽滿洲國司法部也結束了它的罪惡歷史。
1948年10月,長春解放后,上級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興山中國醫科大學接管長春大學醫學院和東方醫學院,組建長春醫科大學。這座建筑也成為當時長春醫科大學的校部樓。
1950年長春醫科大學更名為“軍委長春軍醫大學”。1951年長春軍醫大學更名為“第三軍醫大學”。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這所學校擔負起后方醫療基地的重任,這座建筑也曾被改為外科教室。直至1978年,在這座建筑前,伴隨著一場盛大的揭牌儀式,吉林醫科大學恢復了原校名“白求恩醫科大學”。2000年,白求恩醫科大學與原吉林大學等五校合并為新的吉林大學,這座建筑隨后成為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校部樓,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如今,這座華麗的建筑中,每天有數百名醫學生穿梭其中。建筑空間的敘事,可觸可感的實景課堂,讓歷史建筑成為“活著的教科書”。
參考資料:
《白求恩醫科大學校史 1939-1989》
長春市規劃局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長春》
房友良 《長春街路圖志》
沈燕 《偽滿遺址》
于維聯 李之吉 《長春近代建筑》
鄧云琴 《原真性原則下文物建筑修復研究》
李之吉 《淺析偽滿司法部舊址保護與修復》
楊宇《長春近代建筑圖鑒》
(張振洪 張蕊 楊倩 楊慧/繪圖)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紀洋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