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劉曉娟)新學期以來,長春市南關區教育局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圍繞“五維一標”行動框架,即在體育活動時間、質量、技能、競賽、檢測五個維度上精準發力,系統推進學校體育工作,實現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全面提升。
活動時間維度上剛性落實,全區學校“一盤棋”。嚴格落實省市關于學生體育綜合活動時間“123152”安排,將體育課時與活動時長作為規范辦學剛性要求,全面落實每天一節體育課、2小時體育活動、上下午30分鐘大課間與課后服務的三位一體、課間15分鐘、2次眼保健操。通過推行“課程表公示”制度,接受家長與社會監督。
教學質量維度上規范要求,教學內容“一體化”。按照體育學科課程標準,遵循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規律,結合學校體育工作特色,積極打造高質量體育課堂,上好“出汗”的體育課。成立區中、小學體育與健康學科“研究性教學團隊”,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體育教學新模式,推廣“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統籌設計體育課、大(小)課間和體育社團活動內容,將體育課程從開齊開足轉為“重質量、全參與、學技能”,提升體育教學的綜合性、實踐性、創新性。
技能形成維度上便利條件,學校社團“一攬子”。注重學生運動技能培養,從豐富體育課程內容做起,真正實現“學以致用”。打造“一校多品”體育社團矩陣,鼓勵和支持學生根據自身特長和興趣愛好選擇技能項目,助力學生掌握兩項運動技能。通過14所國家級籃球足球冰雪特色學校、23所省級體育傳統項目足球冰雪特色學校、8所省級活力操場建設學校等建設,以足球、籃球、排球為中心,以田徑、乒乓球、擊劍、游泳、冰雪運動等體育項目為特色,傳統項目與新興運動并重,開設體育社團150余個,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需求。
賽事賦能維度上統籌安排,選拔展示“一條龍”。不斷拓寬全區競技體育后備人才選拔培養渠道,全面搭建“班—校—區”三級體育賽事體系,提升青少年運動員競技實力,打造“陽光運動、健康成長”青少年體育活動品牌。教育局每年舉辦全區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常態化組織開展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籃球、排球5項聯賽,讓陽光體育系列活動覆蓋到每一個學生。通過區級賽事遴選優秀苗子,參加市級以上體育比賽。與吉林省體育學院、長春市工人體育館等社會優質資源建立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共同開展體育教學、訓練、競賽,促進競賽體系深度融合。
體質監測維度上建立制度,異常建檔“一對一”。大力實施全覆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建立全區學生體質健康大數據和“小眼鏡”“小胖墩”工作臺賬。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抽測制度,組建“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組”,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進行抽測。召開學校體育專項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各中小學將體質監測項目融入體育課、大(小)課間、課后服務、體育作業等環節進行持續訓練,制定監測項目訓練計劃和學生體質健康提升計劃。完善家校溝通機制,推廣家庭體育鍛煉活動,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