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汪清林區基層法院不斷提升參與社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運用好“四個密碼”切實做深做實定分止爭,用實際行動踐行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答好民生“安全卷”“幸福卷”。
運用“科技密碼”。數字賦能訴訟審判工作,堅持以“智慧法庭”建設為突破口,推動訴訟全流程在線運行。通過在線智能語音識別、在線質證、在線庭審系統的“三線融合”,使開庭“網上見”、調解“云端聚”成為常態,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運用“交流密碼”。調查研究是掌握現狀的“顯示屏”,是反映社情民意的“直通車”,是發現問題的“預警器”。通過實地調研、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傾聽群眾心聲,了解基層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讓一線調查研究成果切切實實成為解決法院工作中各種疑難雜癥的“良方妙藥”。2024年以來共開展調研活動18次,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11件。
運用“和諧密碼”。堅持“糾紛調解+巡回審理+法治宣傳”三結合,聚焦土地流轉、拆遷安置補償、農村新居建設、婚姻家庭“三養”等群眾關心關注問題、鄉村易發多發糾紛,有針對性地選擇典型案件開展巡回審判和巡回調解,以點帶面、以案析法、以判促調,真正實現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穩定一方,法院全年巡回審判和巡回調解案件數占比約為20%。
運用“保障密碼”。法院對于小標的額的簡單執行案件以及涉民生、涉企業執行案件,積極推行“執前調”工作模式,促成當事人自動履行或達成執行和解。對于拒不履行生效判決的被執行人絕不姑息,依法采取列入失信名單、強制騰退、拘留、罰款等措施,切實維護法律權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2024年至2025年3月法院執行案件結案率為100%,執行完畢率64.86% 。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王佳慧 吉林日報記者王雨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