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臨江市鬧枝鎮以發展特色產業為主線,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創新,通過“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戶”的聯農帶農模式,不斷激發鄉村發展活力,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讓村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紅羽雞養殖 “孵”出鄉村振興夢
鬧枝村依托本地資源,深挖發展潛力,聚焦紅羽雞養殖產業,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走出了一條產業興旺、農民富裕的發展新路徑。
位于鬧枝村的臨江市永祥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鎮政府邀請來的專家的幫助指導下,養殖的紅羽雞肉質鮮嫩,在市場上一路“飄紅”,成為搶手貨。
為拓展市場,鬧枝村積極開拓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與各大超市、農貿市場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借助電商平臺讓紅羽雞走向更多餐桌。
未來,鬧枝村將不斷延伸紅羽雞產業鏈條,向著更加富裕美好的新生活大踏步邁進。
香酥煎餅 攤出鄉村“幸福味”
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吊打村鼓勵村民制作手工煎餅,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這些飽含著“鄉土、鄉情、鄉味”的煎餅,成功打開了城市市場,拓寬了銷售路徑,讓村民們的錢包漸漸鼓了起來,日子越過越紅火。
吊打村制作的煎餅選用優質東北大米為主料,口感“薄軟松甜香”,全程純手工攤制,每一道工序都力求完美。除經典傳統口味外,還創新推出小米、花生、大棗等多種口味。由于原材料均取自本地,不僅保障了煎餅品質,還化解了周邊村莊農產品滯銷難題,實現互利共贏。
為擴大經濟效益,他們采用線上線下融合銷售模式,線上依托網絡平臺,產品遠銷上海、深圳等地;線下與本地商超對接穩定供貨,不僅拓展了市場,還帶動40余戶農民就業,每人每月增收3000元以上。現在,煎餅產業已成為當地特色產業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小煎餅成就了大產業,讓村民們的生活越過越富裕。2024年,吊打村積極探索產業多元化發展,開展了27畝貝母種植項目,預計產量能達1.2萬斤,產值達8萬元,為鄉村經濟增長注入新活力。
“吊”種黑木耳 “串”起增收路
走進義和村,占地360畝的240余棟大棚整齊排列,這里是規模龐大的黑木耳種植基地。義和村分春秋兩季,共種植吊袋黑木耳300萬袋,為當地提供了320余個就業崗位。村里成立菌業栽培農民專業合作社,吸引周邊農戶參與黑木耳種植,形成了規模化產業效應。
通過紅羽雞養殖、煎餅生產、黑木耳種植等特色產業,鬧枝鎮正逐步實現鄉村互聯、產業共育、效益共享、群眾共富的目標。未來,鬧枝鎮將繼續深挖本地資源,不斷創新探索,推動更多產業項目落地,帶領村民邁向更加富足美好的新生活,讓鄉村振興的幸福之花在這片土地上越開越艷。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畢瑋琳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