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邊剛剛泛起魚肚白,長白山麓的G331項目吉林段建設現場,已然沸騰了,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正在上演。每一分每一秒,都凝聚著建設者們的心血與擔當,他們向著9月底主線通車、年底全線竣工的目標全力沖刺,誓要讓沿邊開放旅游大通道早日“一通百通”。
破曉集結:與時間賽跑的晨會
莽莽林海,晨光初染,G331吉林段01標段02工區項目部已亮起燈火。記者睡眼惺忪地看看手腕上的表,剛剛6時。
此時,項目負責人徐永強已經帶領各施工組負責人圍站在電子沙盤前,他們的晨會開出了戰地指揮部的味道。
“房建組必須3天內完成基礎澆筑”“橋梁樁基采用旋挖鉆新工藝要再優化3道工序”……徐永強沙啞的嗓音里裹著焦灼,墻上的倒計時牌顯示:距離9月底主線通車還剩191天。
上午8點,記者來到白溪服務區2號綜合樓施工現場,工人們也在進行開工前的例行早會。
安全生產是每一天的重中之重。項目部安全部長趙廣益反復強調:“泵車支腿必須三次驗點,振動棒操作手必須雙人輪崗”“大型混凝土輸送泵車的調度,必須多次進行現場確認”“高空作業的時候,至少兩人一組,必須反復檢查安全繩扣”……一字一句,都飽含緊張與迫切。每天對首段筏板基礎混凝土澆筑的施工人員進行安全交底,是趙廣益與所有項目管理人員最重視的工作。
白日鏖戰:打造百年工程的筋骨
上午10點,記者來到頭西小橋左幅2-1#樁基灌注現場。項目總工劉開來正指導工人試驗最新的旋挖鉆成孔方案。
他俯下身,仔細查看鉆機的各項參數,一邊用手比劃著,一邊耐心地向工人們講解要點:“這個轉速還得再微調一下,確保成孔的垂直度和穩定性,這是百年工程的筋骨!”他不時拿起圖紙,對照現場情況進行分析,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之處,力求將每一個環節都做到盡善盡美。
午后,初春的陽光格外舒服,記者一路走一路看,處處都是一片忙碌景象。測量班成員在班長胡樹民的帶領下,有條不紊地進行平面控制網和高程控制網的復測工作。他們扛著儀器,一寸一寸地丈量著每一處道路,用儀器精準地捕捉每一個數據。在他們眼中,這些數據不僅僅是數字,更是道路建設的堅實支撐,每一個都承載著責任與使命。
遠處,旋挖鉆機的轟鳴聲里,路基土石方施工現場,項目副總工曹洋帶著試驗人員在滾燙的土地上實地勘察取樣。為了爭取更多的作業時間,加快施工進度,他們反復試驗路基普通土利用方的改良方案。
夜色攻堅:奏響奮斗的樂章
夜幕籠罩,辦公樓里會議室的燈光明亮,項目部一班人仍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當日工作的復盤核查。他們仔細梳理一天的工作,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并及時調整當下工作安排,為第二天的施工做好充分準備。
午夜,頭西小橋施工現場依舊是一片繁忙景象,明亮的燈火將黑夜照得如同白晝。挖掘機有力的轟鳴聲,打破夜的靜謐,交織成一曲奮斗的樂章。施工人員鄭闖堅守崗位,專注地操作設備開展挖掘作業。
為全力推進工程進度,項目部科學謀劃,精心組織,實施三班倒作業模式,真正做到“人休機不休”。建設者們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爭分奪秒、日夜兼程,讓頭西小橋的建設一步一個腳印,向著竣工目標堅實邁進。
凌晨3點,萬籟俱寂,項目部的食堂熱氣氤氳。廚師李大姐的身影在蒸騰霧氣中忙碌穿梭,300份保溫餐盒被她碼放得整整齊齊,每一份都承載著溫暖與關懷。“大伙在外頭干活太辛苦,必須得讓大家吃上熱乎可口的飯菜。”
在長白山下的這片土地上,G331項目的建設者們用24小時的堅守與付出,詮釋著責任與擔當。他們分秒必爭,以汗水澆灌希望,以奮斗鑄就通途。這條沿邊開放旅游大通道,不僅是交通的紐帶,更是他們用青春和熱血書寫的時代答卷,見證著吉林交通建設的蓬勃力量。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鄒鵬亮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