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青海省雜多縣人民醫院上演了一場與死神賽跑的生命保衛戰。一名年輕患者因劇烈腹痛于9時10分緊急就診,吉大一院援青專家團隊以“分秒必爭”的專業素養和“精準施治”的過硬技術,在4小時內完成從診斷到手術的全流程搶救,成功挽救患者生命,彰顯了援青醫療團隊的專業實力。
患者抵達醫院后,9時37分腹部CT檢查結果一出,吉大一院影像科援青專家陳新立即敏銳捕捉到關鍵CT征象,結合臨床癥狀,迅速判定為腹內疝所致腸梗阻,這是雜多縣首例腹內疝所致腸梗阻患者。該急腹癥如不及時處理,隨時可能因腸壞死引發感染性休克。
“病情危重,立即啟動多學科會診!”陳新的緊急通報打破了高原清晨的寧靜。9時50分,援青醫療隊隊長、雜多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劉明曦迅速集結多學科骨干,啟動MDT(多學科診療)機制。普外科專家陳巖憑借豐富經驗指出:“患者已有腸缺血表現,必須爭分奪秒手術,晚兩小時恐大面積腸壞死!”團隊當場制定方案:10時收治住院、12時完成術前準備、13時手術開始——每個節點精確如鐘表齒輪,為搶救按下“加速鍵”。
術中,陳巖團隊發現患者已有約30厘米小腸壞死,系膜血管呈“漩渦狀”扭轉,印證了術前判斷的準確性。在高原缺氧環境下,團隊以精湛技術完成腸粘連松解、壞死腸段切除吻合術,15時手術順利結束。術后病理顯示,若再延誤,壞死范圍將擴大至全小腸,后果不堪設想。
劉明曦介紹,此次搶救創下多個“首次”——
雜多縣首次確診腹內疝病例,精準的影像診斷為后續治療奠定基石;
援青團隊首次在縣域醫院開展急診MDT,展現高效協調的團隊綜合能力;
高原基層醫院首次完成復雜腸壞死手術,團隊憑借臨床經驗與技術為生命守護……
“從接診到手術,全程不到4小時,這在基層醫院堪稱‘醫療加速度’。”雜多縣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吉大一院援青團隊用行動證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不僅是技術幫扶,更是“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動實踐。
據悉,吉大一院援青團隊自入駐雜多縣以來,已開展急腹癥影像表現培訓、腹腔鏡手術、新生兒急救等多項新技術,填補當地多項醫療空白。此次搶救中,團隊成員用他們的專業與擔當,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雪域高原,架起了一座“生命橋梁”。
正如劉明曦所說:“每一次緊急搶救,都是援青醫者的‘必答題’。我們不僅要帶來技術,更要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讓高原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國家級醫療服務。”
目前,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即將轉入康復治療。這場與時間的賽跑,既是吉大一院援青團隊專業水平的“試金石”,更是新時代醫療援青精神的生動注腳——以心為燈,以愛為光,他們正在青藏高原續寫更多生命奇跡。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張添怡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