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聽過最溫暖的詞,莫過于“托舉”。
這個詞像一束穿透鋼筋水泥的光,照進被算法切割的孤島時代——當數據洪流沖淡了人與人的溫度,有三部影視作品卻用跨越種族、代際與山海的力量,編織出人性最堅韌的紐帶……
《苦盡柑來遇見你》:
代際托舉中的女性史詩
濟州島的浪濤聲里,全光禮潛入深海的背影刻著最悲壯的托舉詩行。這位目不識丁的海女母親,用潰爛的雙手捕撈著女兒吳愛純的未來,將每一絲體溫鍛造成教育的火種,用掀翻重男輕女的飯桌擲出刺破性別牢籠的利刃。
吳愛純接過母親的火炬,在灶臺與詩稿間開辟新航道。她為女兒金明掀翻祭祀桌的瞬間,與三十年前母親掀桌的巨響形成跨越時空的和鳴。這個高中肄業的母親,在油燈下教女兒書寫“自由”的筆畫,用賣房籌款的決絕托舉起留學的風帆。當女兒金明在首爾寫字樓喊出“我要當CEO”,三代人的托舉終于完成從海底到天空的進化——外婆在海里游,母親在地上跑,女兒才能在天上飛。
劇中愛純丈夫梁寬植的存在,讓這部女性史詩更顯厚重。這個甘愿離開主桌與妻女共食的男人,用“你掀桌,我善后”的承諾重構家庭權力結構。這部劇撕開了東亞社會對女性的規訓與束縛,更讓我們看到:這種相互成全的托舉,讓橘子糖漿的隱喻愈發醇厚——第一代吞咽苦澀,第二代釀出甘甜,第三代終得回甘。
《綠皮書》:
膚色差異之上的掌心溫度
如果說《苦盡柑來遇見你》展現縱向的代際托舉,《綠皮書》則撕開橫向的種族溝壑,讓兩個靈魂在顛簸的車廂里完成相互救贖。托尼擦皮鞋時沾滿油污的手,與唐·謝利彈奏肖邦的纖長手指,本應是平行世界的兩端。但當托尼教會黑人鋼琴家用手抓炸雞,當唐替白人司機修改給妻子的情書,兩個被偏見禁錮的生命突然找到了支點。最震撼的托舉發生在雨夜:唐被禁止使用白人廁所,托尼載著他回酒店時說“你可以用我的房間”,方向盤上的掌紋與琴鍵上的指紋,在那一刻共同按下文明的和弦。
這部斬獲奧斯卡的作品告訴我們:真正的托舉不需要俯身施恩。當托尼怒吼“你們憑什么羞辱他”時,當唐在黑人酒吧彈奏爵士樂時,兩個孤獨者以平視姿態完成了對彼此的托舉。這種力量比對抗偏見更珍貴——它讓施與受的界限消融,讓尊嚴在交匯的掌紋間自然生長。
《山海情》:
黃沙漫卷處的集體脊梁
在中國西部的荒漠里,“托舉”化作千萬雙手共同托起的綠洲。《山海情》中,凌教授的菌草不僅是作物,更是知識分子對土地的躬身托舉;馬得福磨破的布鞋丈量的不是里程,而是基層干部對百姓承諾的重量。當福建專家教村民種菇時沾滿泥土的手,與寧夏漢子建造揚水站時結繭的手交疊,東西部協作不再是政策文件里的詞匯,而是掌心相貼的溫度。
這部曾創下主題創作劇國際傳播新高的作品,在國際舞臺引發的共鳴,也恰恰印證了托舉的“普世價值”——當非洲觀眾看著閩寧鎮從“干沙灘”變成“金沙灘”,他們看到的不僅是中國的脫貧奇跡,更是整個人類面對生存困境時,那份用肩膀扛起同胞的原始本能。
小馬說:
在這個推薦算法編織信息繭房的時代,托舉的本質其實是打破數據牢籠的人文反叛。《苦盡柑來遇見你》里三代女性用體溫焐熱的教育火種,《綠皮書》中跨越膚色的車廂對話,《山海情》里橫貫山海的協作網絡——這些故事都在提醒我們:真正的連接不在云端算法的精準推送里,而在民生政策文件里跳動的暖心字節間,在陌生人等待電梯時多按的三秒開門鍵里,在暴雨中外賣員護住餐盒的臂彎中。
當科技加速異化人際關系時,這些作品給出了最樸素的答案:
所有向上的托舉都在向下扎根。
算法可以計算世界的緯度,卻丈量不出掌心托起的溫度;數據能描摹行為的軌跡,卻復制不了生命共振的微光。當我們學會在數字洪流中緊握彼此的手,那些被托舉的瞬間,終將成為刺破孤島的光。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璐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