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作出加快建設生態強省的決定,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如期實現‘30·60’雙碳目標的重大舉措。”王相民表示,生態強省不僅強在有綠水青山的外表,而且強在有清潔低碳能源供應的內在,所以生態強省必然是清潔能源大省,而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是建設清潔能源大省的重要內容。
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通過了《中共吉林省委關于忠實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建設生態強省的決定》,明確了加快建設生態強省的重大意義、主要目標和基本原則。圍繞加快建設生態強省以及“30·60”雙碳目標,全省能源系統將有怎樣的打法,又會采取哪些具體措施推動我省清潔能源發展?省能源局局長王相民對此進行了解讀。
當前,省能源局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全力推進吉林“陸上風光三峽”“吉電南送”特高壓通道等重大能源項目建設,全力推進落實“11125”新能源發展重點任務,即“一個基地、一條通道、一條產業鏈,兩個園區,五大工程”。
一個基地——國家級新能源生產基地(吉林“陸上風光三峽”)。利用我省西部地區豐富的風光資源和充裕的土地優勢,全力推進“國家級新能源生產基地”建設,積極打造3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即省內消納基地、新能源外送基地、新能源轉化(制氫)基地,形成吉林“陸上風光三峽”,建設成為國家級清潔能源生產基地;
一條通道——吉電南送特高壓通道。積極推進以我省西部為起點的“吉電南送”特高壓外送通道,將我省清潔電力送往華北、華東(京津冀魯豫江浙滬)等電力負荷中心,深度參與全國能源資源優化配置;
一條產業鏈——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重點發展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能源化利用、氫能制備、儲能技術、動力電池等裝備制造業,延伸發展其他配套裝備制造業,打造裝備制造特色產業集群,建成相對完整的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
兩個園區——白城、松原兩個“綠電”園區。依托西部地區新能源資源優勢,采取新能源直供園區用電,打造“新能源+儲能+局域電網”的源網荷儲模式,降低用電成本,推進資源開發、產業發展、園區建設“三位一體”協同發展。實現園區內企業用能綠色、管理智能、電價優惠的目標,破解我省用電總量小、電價高等難題,吸引用電大戶落戶園區,擴大我省用電總量,促進新能源消納;
五大工程——有序推動生物質能源利用工程,開展生物質發電、供暖、制氣等多元化利用,提升綜合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實施抽水蓄能建設工程,形成千萬千瓦級裝機規模,提升東北地區應急調峰能力。積極開展氫能開發利用工程。建設“兩基地,一走廊”,即長春氫能產業創新研發、裝備制造、商業應用基地,白城國家級“綠氫”規模化供應基地,“長春—白城”氫能走廊。開展電能替代工程,通過推廣電能清潔供暖,加快電動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布局等措施,擴大用電總量,提高電氣化水平。實施新能源鄉村振興工程,在具備條件的行政村開展分布式光伏開發,穩定村集體收入,壯大鄉村集體經濟,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助力鄉村振興。
王相民還提到,打造“陸上風光三峽”是建設清潔能源大省的戰略性舉措,對于加快我省產業轉型升級、優化能源結構,打造國家級清潔能源生產基地,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促進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意義重大。
王相民介紹,“我省擁有豐富的風光資源和充裕的土地資源,西部風光資源加在一起可裝機容量達到1.15億千瓦,而目前我們僅僅開發8%、920萬千瓦左右,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所以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設吉林自己的‘陸上風光三峽工程’。”
“‘陸上風光三峽’的具體目標是到2025年,要達到新能源裝機3000萬千瓦,到2030年時,裝機規模目標為6000多萬千瓦,這有利于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更好地實現。”王相民介紹,我省目前新能源裝機為920萬千瓦,其中風電582萬千瓦,光伏338萬千瓦,在建的近600萬千瓦。“今年在建風電裝機是之前近20年的總和,這意味著我省在新能源產業發展正處于加速期。”
下一步,省能源局將通過“內引外通”做大新能源電力消納空間。“內引”即對內招商引資,通過白城、松原兩個綠電園區增加省內用電量,從而增強新能源省內的消納能力。“外通”即打通特高壓對外通道,把清潔電力送到華北、華東,使我省電力為其服務,從而擴大我省新能源發電應用比例。“我們將繼續圍繞‘30·60’雙碳目標,不斷加大投資開發力度,確保每年新能源開發指標不低于400萬。”王相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