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關愛老人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省民政廳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率先在全國啟動實施居家老年人巡訪關愛工作,把實事辦到老年人的心坎上,展現出一幅幅接地氣、見實效的民生暖心畫面。
“大娘,您還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們辦理?生活上還有什么困難?”在長春市寬城區團山街道長山花園社區,巡訪員李福英正在對劉鳳霞老兩口進行日常巡訪。對于李福英的每次到來,劉鳳霞都心暖如春。
劉鳳霞的家門口貼有一個二維碼,李福英進屋的第一件事就是掃描二維碼,隨后通過手機對老年人進行人臉識別,現場將老年人的需求信息錄入到系統中。“在生活上,我們有什么困難,只需要說出來,巡訪員進行錄入,過不多久,難題就會解決了。真的讓我們老有所安!”劉鳳霞激動地說。
“這個系統就是吉林省居家老年人巡訪關愛信息系統,它為每位被巡訪老人建立電子信息檔案,并將家庭住址定位生成二維碼。巡訪員現場掃碼激活后開展工作,既確保了巡訪的真實性,又提高了信息傳遞效率。”社區工作者于艷講到。
通過對于艷的采訪,記者還了解到,在巡訪關愛工作中,錄入的老年人需求信息及生活情況,社區都會通過系統平臺向村(居)委、鄉鎮(街道)、縣(市、區)、市(州)、省五級同時發送,并向不在老人身邊的子女或其監護人推送,實現了情況即時推送,問題及時解決。不僅如此,社區還為有需要的老人家里安裝了水電煤氣報警等智能硬件,異常信息直接傳遞到社區和巡訪員,消除了子女對父母生活安全的擔憂。
據了解,2020年6月,我省在全國第一個印發了《關于開展居家老年人巡訪關愛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在面向所有老年人關愛服務的基礎上,重點突出獨居、空巢、留守、特困、高齡、失能、重殘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8類老年人群,就健康、經濟、安全、需求、特殊情況等5個方面開展巡訪關愛活動。
“具體工作中,我們做到了將巡訪與為特殊困難老人及時提供相關服務相結合;將巡訪與安裝智能設備,及時為老年人提供應急服務相結合;將巡訪與方便老年人辦事,為老年人代辦有關事項相結合;將巡訪與擴大志愿服務隊伍,形成全社會尊老敬老的風氣相結合。讓巡訪關愛活動變得有聲有色,提升老人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副處長于軼群介紹說。
“我們現在正在開展‘百鄉千村’示范行動,目標是在全省打造100個鄉鎮1000個村的示范點,通過示范點的帶動推動巡訪關愛活動制度化、規范化、社會化,形成入戶巡訪、需求推送、資源對接和跟蹤反饋的良性運行機制。”于軼群表示,這是巡訪關愛活動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我省居家養老工作的一個探索。
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24.4萬名居家老年人摸底排查工作,并建立信息電子檔案,累計巡訪量17.6萬余次。“百鄉千村”示范行動中,確定了示范鄉鎮(街道)274個,建立村(社區)級示范點1284個,為6萬多名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巡訪關愛服務13.1萬人次。初步構建起“巡訪、關愛、服務”三位一體的全省居家老年人關愛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