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正式成為吉林的境外中轉港口。這是落實3月份《關于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規劃的聯合聲明》的實際行動,也是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的一個生動縮影。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是中國發展的關鍵一招。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宣示堅持對外開放這一基本國策。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要扎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對此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5周年。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面對復雜國際形勢和諸多不確定因素,擴大開放仍然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對于一個地區而言,在拼經濟、爭發展的賽道上,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既是戰略要求,也是必然選擇。能否把地緣優勢、機遇優勢、政策優勢更好地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競爭優勢,關鍵之一就是做好“放”的文章,堅持以放為先,解放思想、開放包容、放開搞活,厚植開放優勢,拓展發展空間。
解放思想始終是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動力。做好“放”的文章,就要充分用好解放思想這把“金鑰匙”,以思想之“放”引領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風氣之“先”、氣象之“新”。面對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各項工作任務,比任何時候都需要補齊認識上、能力上的短板弱項。要堅持實事求是和問題導向,打破條條框框、固有樊籬,做“沒做過的事”,著力解決那些影響和制約全方位開放的體制機制問題。要從“墨守成規”的觀念、“瞻前顧后”的心理、“畏手畏腳”的習慣中走出來,認識形勢、把握態勢,保持定力、提升能力,遇事敢闖敢試、敢于拍板。
開放包容強調以世界的眼光和戰略思維兼收并蓄,博采眾長,是一種革故鼎新、務實進取的理念。做好“放”的文章,就要秉承開放包容,栽好養好營商環境這棵“梧桐樹”,引來更多的“金鳳凰”。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綜合施策,放寬一切有利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條件限制,放開一切影響市場活力的閥門禁錮,放活一切促進創新創業的創造因子,放大一切對外開放的有利優勢,在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引資金、招人才、落項目、聚資源、增人氣,以產業振興集聚發展效能,以科技創新凝聚發展潛能,以人才興旺匯聚發展眾能。
放開搞活是改革開放的一條基本經驗。做好“放”的文章,就要培育“放”的多元主體,“放”出經營主體的活力、基層一線的動力、社會各界的合力、群眾創新創業的潛力,以放開搞活匯發展之力、聚創新之勢。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刻理解建立“親清政商關系”的內涵意義與路徑,理直氣壯、光明磊落同企業交往、為企業站臺、幫企業解難,助力企業破除“成長中的煩惱”;要在推動對內對外開放合作、提升開放平臺能級、加強開放通道建設等方面,努力開拓思路、探索新路、找準出路,進一步增強本地區的吸引力、競爭力、影響力,為高質量發展引要素、育主體、興產業、添活力,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萬馬奔騰”、小微企業“生龍活虎”的生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