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是東北的首要擔當。
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金秋時節,東北大地上連綿不絕的田疇沃野,黃綠交織、生機勃勃。習近平總書記對這片土地念茲在茲,黨的十八大以來第十次踏上東北大地,細數“東北三省及內蒙古在推動東北振興方面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第一條就講到了糧食:“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作用進一步夯實,糧食產量占全國1/4,商品糧占全國1/3,調出量占全國40%。” 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系統部署“五項重要任務”時,總書記為我們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明了方向、增強了信心、注入了動力。我們要牢記殷殷囑托,加快發展現代化大農業,進一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奮力推動吉林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邁進。
高瞻遠矚謀“糧”策,繪就大地好“豐”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對東北“三農”工作十分關心,這次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再次對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等工作作出戰略部署,字字句句語重心長。“對于整個國家全局來說,糧食安全‘壓艙石’的定位同樣是光榮的、重要的。”總書記要求我們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平時產得出、供得足,極端情況下頂得上、靠得住,強調加大投入,率先把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對踐行大食物觀、把農業建成大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等工作寄予厚望。這是人民領袖的“三農”情懷,是黨中央賦予我們的時代使命。
堅持主攻方向不動搖,堅決扛穩扛牢首要擔當。要心系“國之大者”,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全局大局,始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擺在首位,深化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積極發展現代生態養殖,形成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多業并舉的產業體系,健全完善耕地保護獎懲、種糧農民收益保障等政策。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大力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工程,推動糧食產量邁上新臺階。堅持良田良機良種賦能,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及配套設施建設,努力研發生產適應吉林耕作條件的先進農機,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確保農業生產高產高效。堅持踐行大食物觀,協同推進農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切實建成國家的糧倉肉庫、百姓的中央廚房。要堅持重點工作再對標、再部署、再落實,凝聚起推動落實的強大合力、強勁動力,廣袤的吉林大地上,現代化大農業的奮斗篇章必將越來越精彩。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我們要從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中汲取奮進力量,堅定信心、乘勢而上,細化舉措、創新對策,認真謀劃抓好現代化大農業發展,為“中國飯碗”貢獻更多更好吉林糧,以農業強省建設的新進展新成效,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作出吉林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