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過去一年,我省全國人大代表和住吉全國政協(xié)委員扎根基層,傾聽百姓心聲,匯聚各方智慧,在鄉(xiāng)村振興、科技創(chuàng)新、教育醫(yī)療、社會治理等各領域躬身實踐,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吉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建言獻策。
2025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本報今起開設“代表委員履職故事”專欄,展現(xiàn)他們的履職風采,感受他們的使命和擔當。
二月的吉林,一片銀裝素裹。
2月16日,全國人大代表白玉晶從遼源趕赴長春,參加省人大常委會組織的集中視察活動。她將和視察組一起,深入長春市、吉林市、延邊州,對我省冰雪經(jīng)濟發(fā)展情況進行集中視察。
白玉晶是遼源市水務集團公司排水維護隊的隊長。200多公里排水管網(wǎng)、2萬多座排水井、300多米明溝、2300多米蓋板涵、12座沉沙池……這就是白玉晶日夜奮戰(zhàn)的戰(zhàn)場。城市排水管網(wǎng)關系著一座城市的安全與健康,為了讓老百姓過上舒心潔凈的日子,白玉晶和她的工友們每天要連續(xù)作業(yè)10多個小時。日復一日,他們與淤泥、污水、糞便等打交道,芳華歲月也在默默奉獻中流逝。“舍得一人臟,換得萬人潔,值得!”白玉晶堅定地說。
在別人看來,掏“馬葫蘆”這項工作又臟又累,白玉晶卻一干就是26年。現(xiàn)在,她已成為遼源市排水管網(wǎng)的一張“活地圖”。為了減少清掏管道時的垃圾運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白玉晶不斷嘗試新方法。一次逛街的時候,一輛玩具板車給了她啟發(fā)。回去后,她請人仿照板車焊了一個方形鐵架,并安裝上轱轆、架好鐵桶、系上麻繩。清淤、裝桶、拽出、清倒、拉回,通過管道內(nèi)外兩名工人相互配合,清淤時間大幅縮短。后來,白玉晶發(fā)明的清掏工具還作為好經(jīng)驗,推廣到了其他城市。“咱一線工人也能搞發(fā)明,既更好地服務了百姓,自己還有成就感、獲得感。”白玉晶樂呵呵地說。
今年是白玉晶當選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的第3個年頭。“當選人大代表,肩上責任重大,我時常告訴自己,要對得起人民的信任和重托。”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白玉晶認為,把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問題反映給黨和國家,是自己的責任。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白玉晶立足崗位實際,建議水務、電網(wǎng)及其他民生保障類企業(yè),在優(yōu)質(zhì)服務、應急搶險、民生工程建設等方面做到信息共享、工作互助、高效銜接,推動水、電、氣、熱等“城市生命線”在服務方面實現(xiàn)協(xié)同作戰(zhàn),極大提高處理問題的效率和能力。
多為民代言,多為民做實事,當好群眾與政府之間“呼與應”的橋梁紐帶,這是白玉晶對自己的要求。“新的一年,希望能更大地發(fā)揮人大代表作用,將社會各界的力量聚合到一起,做更多有意義的實事。”白玉晶說。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娜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