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書記黃強到各地調研時多次強調,要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事業高質量發展,加強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研究和利用,聚焦航空、鐵路、汽車、電影等領域,謀劃打造一批實物博物館,充分展示吉林豐富的歷史文化。
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事業高質量發展,要堅持法治精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協調機構,建立文化遺產保護督察制度,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讓百年古樹依然屹立,讓遺產舊址保存完好,就是更好地延續歷史文脈、增強文化自信。各級干部要認真學習歷史、敬畏歷史,絕不能干“拆真古跡、建假古董”的蠢事。任何時候都要牢記,毀壞古跡、古建筑、古樹名木就是犯罪,這是不能觸碰、不可逾越的紅線。我們要抓緊健全相關工作機制,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好文化遺產。
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事業高質量發展,要堅持問題導向。在集中檢查上下足功夫,系統梳理考古、保護、研究、利用、講述等各方面差距和不足,在共性問題和個別問題上做好分析研究。發現問題是出發點,解決問題是落腳點。對文物保護工作保護意識淡薄、對歷史文物研究闡述不夠深入、保障支撐能力不強等問題要深挖原因,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小切口破題、大縱深推進,盡快、徹底解決問題;對于博物館、紀念館展陳內容有錯誤、展陳水準較低、講解質量不高等具體問題,做到立行立改,精益求精。
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事業高質量發展,要堅持守正創新。守正,就是做到“保護第一”。創新,就是做好活化利用。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必須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要在加強系統保護、抓好重點項目、健全保護制度、維護文物安全等方面加大力度;聚焦重點領域優化體系布局,著力提升展陳水平,促進博物館、紀念館數量和質量雙提升。要充分挖掘文博行業的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在打造新型文化空間、推進“文旅+文博”融合發展、加強文創產品開發等方面大膽創新,促進更好融入城鄉建設、公共文化服務、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賡續紅色血脈、弘揚革命精神,為吉林全面振興注入強大文化力量。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時平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