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連著黨心民心、事關黨風民風,是基層治理第一線、服務群眾最前沿。省委書記黃強在首次省委社會工作會議上強調,問題所指,就是工作所向。各地各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善于總結經驗、把握規律,切實提高分析研判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社會工作抓緊抓牢、做實做深。
解決問題,就要向下延伸觸角。黨中央重大決策和省委改革部署能不能落得下去,能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支持和擁護,能不能更好地調動各方面力量,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創造活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工作做得怎么樣。做好社會工作要提升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把觸角延伸到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要推動黨組織進平臺、進網點站點、進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健全行業協會商會黨組織和群團組織,加強律師、注冊會計師、稅務師等行業黨建工作,加強外賣員、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中黨員的教育、管理、監督和服務,讓黨的工作力量直達基層,讓黨的深情關懷直抵人心。
解決問題,就要敢啃“硬骨頭”。當前,基層治理條塊分割、力量分散等情況仍然存在,基層應急體系建設、小區物業管理、老舊電梯更新改造等問題依然是百姓的“急難愁盼”。各地各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整合資源力量,找準發力點和突破口,聚力打好攻堅戰,真正破解困擾基層的深層次問題。領導干部要經常到背街小巷、邊角后院走一走,聽一聽街談巷議,看一看外地游客在網上的評價議論,真正把“民間高手”的好建議變成破解難題的好辦法。
解決問題,就要把矛盾風險化解在萌芽狀態。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成黨委政府的“大事”,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能解決的要盡快依法依規解決,解決不了的要做好解釋疏導工作,確保案結事了、心結打開。要聚焦城建、人社、教育、欠薪等信訪重點領域,加大積案化解力度,更好幫助群眾排憂解難。各級干部都要認真學習新時代“楓橋經驗”,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情況考慮得更周全一些,把工作做得更細致一些,確保矛盾風險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堅決杜絕極端事件發生,切實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時平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