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何讓生活更美好?
高鐵轉公交,東北師范大學大二學生陳燁從長春出發,最快只需1小時,就能吃上吉林市牛馬行的饸饹面;
在遼源市,市民趙晴10點出發,駛過市區繁花盛開的大路,路過高速公路兩側的嫩綠青草,抵達長春萬象城買下新包時,也不過正午時分……
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為代表的“硬設施”,干脆利落地串聯起長春現代化都市圈之間的資源、場景和設施,也溫柔關照著都市圈中人們的美好幸福生活。
“突出一體化、同城化、共建共享、融合發展理念……”省委、省政府對長春現代化都市圈的規劃部署具體入微。這些落實在紙面上、體現在建設中的布局,曾經、正在、即將為“圈”中的企業、人民帶來變化。
從“硬連通”到“軟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真正“圈”來了城市融合發展的新機遇。
從“連通”到“暢通”——
“一體化、同城化”的新路徑
春日,草長鶯飛,建設正當時。
長春都市圈西環高速項目02工區施工現場機械轟鳴,一派火熱建設景象。今年年底,該項目路基工程預計將累計完成90%、橋涵工程累計完成90%、路面工程累計完成50%。
“交通、物流、信息等基礎設施‘硬連通’,將為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暢通‘大動脈’,這是都市圈建設的先行領域和基礎支撐。”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趙放說。
如何能讓“硬連通”發揮更大的作用?
今年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長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明確強化長春航空樞紐和鐵路樞紐功能,完善多向聯通、多式聯運的對外對內通道,建設安全便捷、綠色低碳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
國家有部署,吉林有落實。
4月以來,省委書記黃強在全省多地調研時強調,高標準規劃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堅持交通先行,盡快補齊短板,在“十五五”期間構建主要線路時速350公里、局部線路時速400公里的高鐵網,加密長春到圈內城市車次,努力讓交通更加快捷。
道路通,百業興。
面對多項發展機遇疊加,長春把政策紅利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傳遞出使命必達的信號——
依托長春龍嘉國際機場、興隆綜合保稅區、長春鐵路綜合貨場,建設長春航空港、內陸港,打造面向東北亞的綜合交通樞紐。
完善城市對外對內通道,建設安全便捷、綠色低碳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
……
一個個重大交通項目加快謀劃推進,長春正在與周邊城市共同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互聯互通、運行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1小時通勤圈”“軌道上的都市圈”,正呼之欲出。
從“連通”到“聯動”——
“共建共享”的新框架
從機械“連通”走向高效“聯動”,關鍵一招在于制度規則加快“軟建設”。
“制度一致性是都市圈協同發展的重要標志。”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教授、區域與城市經濟創新工程首席專家蔡之兵認為,現代化都市圈建設的最終目的是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的成果。統籌推動基本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社會治理一體化發展,提高共建共享水平十分重要。
政策不同步、優質資源分布尚不均衡、中心城市對周邊優質資源“虹吸效應”過于明顯……放眼全國,現代化都市圈建設仍有“硬骨頭”待啃。
吉林,試圖破題——
不久前,長春市聯合吉林市創新推出“長吉通辦”政務服務新模式,依托吉林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實現兩地政務服務事項跨區域通辦,解決兩地企業和群眾異地辦事“多地跑、多頭跑、多次跑”問題,79個事項納入首批通辦清單。這標志著長吉兩市政務服務領域跨區域協同發展邁出關鍵一步。
“要堅持以人為本,推進都市圈內公共服務事業一體化發展,構建都市圈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合力保護好山脈、水脈、文脈和生態,讓都市圈建設成果更好惠及群眾。”4月26日,吉林省推進長春現代化都市圈規劃建設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召開。與會各方就完善規劃編制、產業協作“建圈強鏈”、織密區域交通網絡、水利項目整體謀劃、生態共建共享等進行深入交流,提出意見建議,為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的謀劃再進一程,“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得到進一步深化。
“未來要共建公共服務優質生活圈,比如積極推進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跨區域共建共享,加快養老、托育、住房、就業等社會保障銜接等,讓公共服務‘跟著人走’,增強市民在都市圈建設中的獲得感、幸福感。”趙放說。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結合,意味著“你還是你,我還是我”;融合,則表達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后者才是長春現代化都市圈題中要義。
基礎設施“硬連通”,規則機制“軟建設”,要素流動更高效,最終目標是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構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區域市場一體化格局。
蔡之兵表示,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要素和資源市場統一、商品和服務市場統一、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是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未來構建區域市場一體化格局、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圈的應有之義。
愿景如何實現?唯有改革。
今年4月,我省印發的《吉林省招商引資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強化產業布局引導。結合各市(州)規劃定位、主體功能、產業布局,研究制定具有吉林特色的‘6+5+N’現代化招商引資產業指導目錄,作為各市(州)招商引資的基本參照和剛性指導”,并特別提出了“避免‘內卷式’競爭,防止產能過剩、重復建設”的具體要求。
按照方案規劃,自此以后,“圈”內的城市將在產業鏈上下游各司其職、聯動配合,真正成為風雨同舟的袍澤兄弟,在區域融合發展中共享改革成果。
動真碰硬的改革,一定能凝聚起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今年3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吉林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2025年重點行動方案》,提出加大各類隱性準入壁壘排查力度,重點整治準入準營前置審批設置不合理不清晰、許可審批改為備案后“換湯不換藥”、新經濟領域準入標準滯后、公共服務領域存在壟斷經營和“準入難營”、排斥外地企業和商品、限制公平競爭等問題,切實營造公平公正市場環境。
攜手“出圈”,時不我待。
從“硬連通”到“軟建設”,實現產業協作與制度創新的深度融合、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之間的雙向奔赴,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定能“圈”出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新未來。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祝偉 陶連飛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