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前評估”“按克計價”“光盤打卡”“剩菜稱重”…… 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之際,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發布消息,這些來自民間的“小妙招”被正式寫進了《機關食堂反食品浪費工作指南》,用于指導全國各級機關食堂開展反食品浪費工作。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食品浪費看似是個人行為的小事,實則是關乎糧食安全的大事。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這件關鍵小事,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多次強調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為,推動建設節約型社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頒布實施兩年多來,食品浪費現象得到有效遏制,群眾節約意識進一步加強,但是浪費行為仍然存在。為進一步加強反食品浪費宣傳教育,切實培養公眾節約習慣,今年上半年,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推出“公共機構食堂反食品浪費‘小妙招’有獎征集”活動,面向全社會征集公共機構食堂反食品浪費的合理化建議,活動共收到6.2萬余件群眾建言,一些具備可操作性的“妙招”被直接寫入了《機關食堂反食品浪費工作指南》。此次“小妙招”活動通過走網上群眾路線,集社會公眾智慧,讓反食品浪費工作更接地氣、更近民意、更具操作性,為推動公共機構食堂反食品浪費工作取得更大成效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扎實推進反食品浪費,既要建章立制,讓相關工作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又要做好宣傳教育,增強群眾自覺。廣大人民群眾是反食品浪費的主體力量,要推進反食品浪費工作必須依托群眾、動員群眾,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各地各部門應深刻意識到反食品浪費工作的群眾屬性,切實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激發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將反食品浪費與群眾工作緊密聯系起來,取得人民群眾的信任與支持。過去,對于食品浪費的治理往往倚重于政府部門“上傳下達”的內部傳導,個體作為信息傳遞的一個節點,失去了其主動性,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近年來,“光盤行動”“小份菜”“剩菜打包”等餐飲新風尚的興起,有效擴大了反食品浪費工作的實效和影響力,其背后都是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
扎實推進反食品浪費取得更大成效,不僅需要提高反食品浪費的群眾參與度,同時還要求政府對群眾呼聲給予積極回應。從田野到餐桌,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的第一線,對于節約糧食有最深刻的體會和感受,開展反食品浪費工作,應堅持問計于民,通過廣泛傾聽群眾意見、集中群眾智慧增強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本次《機關食堂反食品浪費工作指南》將群眾建議及時納入,把人民群眾的金點子化為社會治理的金鑰匙,讓人民群眾參與公共政策過程,真正體現頂層設計和問計于民的統一。
扎實推進反食品浪費,要從“國之大者”的高度,深刻把握制止餐飲浪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匯聚民智,最大激發民力,推動形成政府主導、公眾參與的協同治理機制,匯聚反食品浪費的強大合力;要善于把黨的優良傳統和新技術新手段結合起來,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在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創新組織群眾、發動群眾的機制,讓群眾的聰明才智成為創新社會治理的不竭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