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8日是全國第14個“全民健身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體育工作,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尤其是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兌現了中國向國際社會作出的“三億人上冰雪”莊嚴承諾,賦予了全民健身助力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建設新內涵。體育事業與人民健康息息相關,參與體育運動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打造高質量全民健身體系,要有立足人民之本、打造強國之基、推動發展之策的廣闊視野與工作格局,切實提升全民健身體系化發展水平。
把滿足人民健身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體育工作的價值旨歸。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是加快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石,是順應人民對高品質生活期待的內在要求,是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重要內容。要打造便捷的全民健身載體,通過全民健身中心、公共體育場、社會健身房、體育公園、公共戶外營地等健身場所建設和學校、企事業單位健身空間向群眾開放,構建多層級健身網絡和15分鐘健身圈,解決群眾“去哪健身”的問題;要從提高全民健身科學化水平入手,充分發揮高校、體育協會、社區在科學健身知識普及方面作用,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和群眾體育教練員隊伍建設,完善資格準入制度和職稱評審標準,通過科學的健身指導,提升群眾體育知識素養,解決群眾“科學健身”的問題;要營造人人參與健身的濃厚氛圍,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培育群眾品牌賽事,鼓勵人民群眾以組織者、志愿者和參賽者等不同身份參與其中,積極探索將體育服務納入養老體系,健全全民健身激勵和保障機制,解決群眾“參與健身積極性”的問題。
錨定體育強國目標,提升全民健身工作水準。我國到2035年要建成體育強國。體育領域必須錨定目標,主動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心任務,全面推進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體育文化以及體育對外交往等各方面協調發展,讓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在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激勵人民弘揚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精神等方面持續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推動體衛融合。強國有我,需要的是身心健康的每一個我。要研究制定適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點的運動促進健康行動計劃,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和健身方法,推動重點人群健身的生活化,在全民健身助力健康中國建設中實現從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轉變。另一方面,加快體教融合。構建一體化培養體系,打通青少年體育人才選才渠道。鼓勵多部門合作、多主體參與,舉辦高水平的群眾賽事,暢通群眾參與的分級分類參賽通道,發掘和培養草根體育明星,培養優秀體育人才。
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體育生產方式、服務方式和商業模式轉型升級。體育產業不僅是國民經濟的新增長點,也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的民生產業。要加快發展體育服務業、創新體育產品供給機制,提升體育產品供給質量,引領體育消費新需求,讓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要搶抓新一輪信息革命和科技革命重大機遇,充分依托5G、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手段為體育發展注入新動力,不斷提升體育行業發展競爭力。滿足人民群眾對于體育用品的多樣化需求,支持服飾、器材等健身運動產品研發設計和制造,加快可穿戴運動設備、智能健身裝備、健康類APP的研發和推廣。要完善體育產業體系,推動網絡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傳統的實物型消費基礎上,積極拓展健身、觀賽、培訓、體育旅游等參與性消費和觀賞性消費形式。
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全民健身作為體育強國的重要標志和健康中國建設的有力支撐,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打造高質量全民健身體系,我們一定能在建設體育強國進程中更好促進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的協調發展,更好服務于人民的需求和人的全面發展,不斷開創體育事業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