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產業為先。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廣泛應用,加速了現代產業要素與鄉村傳統產業的融合。新征程上,吉林提出要“深入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加快‘數字吉林’建設”“抓好數字農業示范應用”“加快農業大數據中心、數字農業云平臺建設,讓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成為農業現代化的新特征”。未來發展中,我們要牢牢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找準其與鄉村產業振興之間的結合點,創新用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實現降本、提質、增效及綠色發展,為建立層級更高、結構更優、可持續性更好的吉林鄉村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更大助力。
農業數字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和鄉村產業振興的必經之路。加快數字和信息技術在鄉村產業發展中的應用,有助于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培育與發展,是解放農業生產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住農業基本盤、帶動農民增收的必然選擇,對于更好地引領鄉村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城鄉資源要素雙向流通、延長鄉村產業鏈條等都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省立足省情農情,著力發揮數字經濟引領產業變革、帶動經濟增長的牽引作用,突出信息技術創新的擴散效應、信息和知識的溢出效應、數字技術釋放的普惠效應,推動數字信息技術與鄉村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更好地解放農業生產力,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從而不斷帶動和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新征程上,我們要進一步強化農村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將數字技術充分融入到鄉村產業發展全過程,為實現農業增產、農村增色、農民增收目標,推動吉林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不懈努力。
加快農村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為鄉村產業振興奠定良好基礎。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是鄉村產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和融合創新的重要基礎性保障。應持續加大鄉村網絡設施建設力度,提升農村網絡覆蓋質量和新基建的建設,在寬帶通信、數字電視、物聯網等關鍵點上發力,并不斷提高設施維護力度,做好網絡安全監管等工作。要對農田水利、供水供電等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改造,不斷提升農產品加工和鄉村物流的數字化水平,為鄉村產業發展奠定“硬件”基礎。此外,應加快農業大數據平臺建設,通過打造專業化涉農大數據平臺,匯集、整合各類資源,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有效數據服務。
強化鄉村數字產業培育,不斷拓展鄉村產業振興空間。一方面,要在科學分析鄉村資源稟賦和發展趨勢基礎上,綜合考量地方特色資源、市場環境、勞動力結構等情況,加強鄉村數字產業培育及全產業鏈建設。尤其要加大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中的普及程度,提高應用能力,提升農機裝備服務管理、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農村種養殖業等基礎性生產及服務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努力實現農業標準化管理、自動化生產、信息化控制。另一方面,要提升農產品流通、銷售過程中的數字化水平,加快物流配送、品牌培育、營銷推廣等流程的數字化應用,助力提升農產品品牌效應,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推動鄉村金融數字化發展,創新鄉村產業融資模式。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推動鄉村產業振興離不開金融的有力支撐。要在遵循農村產業發展規律基礎上,借助數字化手段,不斷創新鄉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解決鄉村產業發展的融資難題。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掌握鄉村產業發展融資需求,搭建集政府、銀行、擔保、保險等各方面參與的合作平臺,不斷推出符合鄉村產業振興發展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有效解決資金保障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加快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強化部門間信息互聯互通,加大守信激勵與失信懲處力度,培育農村地區各類經濟主體的信用意識。通過“優先評估、優先授信、優先貸款、降低門檻、簡化程序”等方式,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鄉村產業振興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經營主體信貸需求。
加強農業數字化人才隊伍建設,推動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深度融合。具備專業化素質的人才是推動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融合的第一要素,是鄉村產業數字化發展的有力支撐。為此,一方面要做好數字人才的培養工作,依托本地區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科教資源,通過“下鄉”實地培訓和“線上”遠程培訓相結合等方式開展好培訓工作,促使更多“土專家”“田秀才”熟練運用數字技術,把鄉村人力資源轉化成數字人才資本。另一方面要做好數字人才引進工作,綜合采用激勵性措施,以項目帶動等多種形式,吸引數字經濟領域人才“下鄉”“回流”,支持鄉村產業振興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