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始終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產業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已數年穩居世界第二。據測算,從2012年至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超45萬億元,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在完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應用、發展壯大數字產業、釋放數據要素活力、強化數字經濟治理、深化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十四五”時期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時代機遇、握牢發展主動權的戰略選擇。
把準數字經濟正確發展方向。當前,世界已進入萬物互聯和人工智能時代,網絡購物、移動支付及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經濟方式蓬勃發展,互聯網+、智能工廠、智慧農業等新模式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毋庸置疑,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變革,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十四五”時期,我們要積極應對新形勢新挑戰,把握數字化發展新機遇,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持續夯實經濟發展之基,贏得主動。
發展數字經濟要守正創新。數字經濟具有超大規模市場,應用場景豐富。要揚優勢補短板,推動我國數字經濟轉向深化應用、規范發展、普惠共享的新階段,激發強大發展動力。一方面,瞄準量子信息、網絡通信、集成電路、新材料等戰略性前瞻性領域,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借助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深入開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和中小企業數字賦能行動,拓展工業大數據應用場景,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格局。
凝聚合力構建數字經濟發展的良好產業政策環境。要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不斷優化網絡布局,推進綠色智能數據與計算設施建設,面向行業應用需求,激發數據要素的活力和潛力。要加強數字經濟治理,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聚焦建制度、強監管、保安全,提升數字經濟治理能力,進一步健全相關政策法規體系,打擊數字經濟領域違法犯罪行為,全面筑牢數字安全屏障。
數字經濟方興未艾,發展數字經濟意義重大。要注重深化數字經濟領域國際合作,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數字經濟發展環境,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