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振興發展的關鍵節點,總與難忘的記憶緊緊相連——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白雪換白銀換來了嗎”“推進寒地冰雪經濟加快發展,吉林要做好雪文章”……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冰雪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凝聚起全省上下齊心的智慧和力量。
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競爭優勢,時不我待!
十八大以來,我省把做大做強冰雪產業作為引領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轉型升級的戰略選擇、決勝之招,探索走出一條吉林冰雪經濟發展新路,讓“冰天雪地”真正成為“金山銀山”。
優化冰雪產業供給 打造萬億級大產業
我省位于世界冰雪黃金緯度帶,處于全國冰雪資源優良級梯隊,“絲滑粉雪+溫暖靜風”的氣候資源優勢,從全球看也是得天獨厚的。
2016年9月,我省出臺了全國首個《關于做大做強冰雪產業的實施意見》,率先以產業化思維構建以“冰雪旅游、冰雪體育、冰雪文化”為核心的“3+X”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力促冰天雪地相關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進入“十四五”,吉林冰雪產業再升級,編制全國首個省級《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全面構建起以冰雪旅游、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和冰雪裝備為核心的“4+X”現代化冰雪產業體系。
如今,我省圍繞“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正重構冰雪格局,重點打造長春吉林、大長白山、通化梅河、松原白城四大冰雪產業集聚區,發展東北中部、中蒙俄、東北東部三條冰雪產業走廊,推進冰雪絲路帶建設,系統構建“四輪驅動”“三廊串聯”“一帶延伸”的冰雪發展新格局。
全民參與冰雪 “冷”運動“熱”起來
在隆冬時節走進吉林,猶如走進冰雪樂園,冰雪活動全面融入群眾生活。有人在標準雪道上縱情馳騁,也有人在家門口的公益冰場上抽冰猴、滑雪圈……
近年來,在“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號召的推動下,我省冰雪項目群眾性活動廣泛開展,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冰雪運動。平均每年組織群眾冰雪體育活動600余項次。
2016年12月,省教育廳將冰雪運動納入學校體育課教學內容。每年直接參與冰雪運動人數達1000萬,其中在校學生參與冰雪運動人數超過120萬。
不只是“冰雪教育破題”,近年來,我省連續開展長春冰雪節、吉林霧凇節、查干湖冬捕節、長白山粉雪節等冰雪節慶活動和“冰雪絲路杯”粉雪聯賽、“趣吉林·滑唄”中國超級滑雪俱樂部新雪季開板大會等高端賽事,形成“一會十節百活動”貫穿雪季。
目前,全省已建成54座不同規模的滑雪場,擁有279條雪道,分別比2016年冰雪產業起步之年增長80%和131%。雪道總面積達到1139公頃,居全國首位;雪道總長度超過330公里,占到全國的12%。
兌現冰雪資源價值 冰天雪地現“金山銀山”
永吉縣南溝村毗鄰北大湖滑雪場,村民做餐飲、開旅店,每個雪季人均增收2萬余元。在他們看來,家鄉的冰天雪地真的成了“金山銀山”。
在完善冰雪經濟發展大格局中,我省打造“溫暖相約·冬季到吉林來玩雪”等形象品牌,實施“冰雪+”戰略,有效放大產業發展帶來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充分兌現吉林冰雪資源價值。
萬科松花湖、萬達長白山、吉林北大湖三家大型滑雪度假區,接待人次連續多年位列全國三甲;長春廟香山、天定山、蓮花山,長白山魯能等滑雪度假區熱度持續攀升……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連續6年成功舉辦全國首個以“雪”為主題的國際性產業博覽會——“雪博會”。《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報告集(2022)》顯示,2018—2020年,吉林冰雪旅游重資產投資額位列全國第一。
遠眺新征程,我省將搶抓歷史機遇,著力培育萬億級冰雪產業,讓吉林因冰雪而榮、因冰雪而幸、因冰雪而美、因冰雪而富。